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。脉管炎主要发生于四肢小动脉,多见于下肢血管。发病后动脉内膜明显增厚,官腔变窄,墙内血栓形成,致使血管完全被阻塞。由于病变的动脉血管狭窄或阻塞,造成组织血氧供应不足。祖国医学中,本病属 “脱疽”,“脉痹”范畴。
[辩证] 脉管炎早期多属于阴寒型,症状为间歇性跛行,即病人步行一段路程后,下肢肌肉,尤其小腿肌肉发生痉挛性疼痛,被迫止步休息或站立数分钟后疼痛消失。如继续行走,疼痛又重复出现。气滞血瘀性,病情继续发展,肢体不运动也产生疼痛,尤其在夜间为重:湿热型,痛剧,趾端坏死,溃疡继发感染,干枯发黑坏疽:气虚两虚型多见于恢复阶段或病久体虚弱者。
【治则】 温经散寒,活血利湿。
【主穴】早期:足三里,阴陵泉,解溪,行间;中期:委中,昆仑,解溪,陷谷,太溪八风;后期:地机,阴陵泉,血海,三阴交,申脉,昆仑,陷谷,照海,涌泉。
【配穴】肢冷麻木加临泣;纳差加中脘;足背动脉博动消失加太渊·内关·足三里;趾痛甚者加气端。
【灸法】艾炷隔蒜灸。每次选5穴,每穴5状,每日一次,10次为一个疗程。
【按语】脉管炎病人严禁吸烟,防止受冷,受潮和外伤。患肢适当保暖,但不宜热敷或热疗,以免组织需氧量怎加,加重组织缺氧·坏死。勿穿硬质鞋袜,以免影响足部血循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