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里巴巴创下问鼎全球最大规模IPO纪录,这个中国电商龙头前景,备受市场看好。然而,就在筹备上市之际,传出一些让投资者却步的杂音。其中声量最大的,就是京东商城所挑起的战火。下面是台湾商业周刊所列出的三条理由,表明面对这个全球最大规模的IPO,依然有人不看好。
理由一:移动通讯布局慢半拍 微信+京东,宣告阿里衰败的开始
以B2C网络交易来看,抢先4个月上市的京东,在中国市占率只有约20%,远低于阿里巴巴的50%,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为什么那么在意它?原因在于京东拥有一项阿里巴巴一直想要、却做不到的东西:微信(WeChat)。
2014年3月,微信母公司腾讯集团,宣布入股中国第二大网络商城京东,这强强结合,让奇摩前电子商务总经理何英圻直指:“击垮阿里盛世的最大威胁,就此诞生!”
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6月调查,中国网络用户手机使用率达83%,首次超越计算机的80%。但是这对阿里巴巴来说,并不是一个好消息,因为阿里在手机通讯布局起步太慢,一直远远落后于微信。
2014年春节,腾讯旗下的移动支付“财付通”在微信平台举办发红包活动,短短一个月,吸引近8千万微信用户注册,证明微信具备“把用户变消费者”的能力。“红包支付之后,接着就会有电子商务的支付”,台科大管理学院教授卢希鹏说。
果然,2014年3月10日腾讯宣布以2.14亿美元入股京东15%,不仅与腾讯旗下的电子商务相关部门整合,更重要的,是它手中那张5亿移动流量的入口门票。
理由二:购并策略没有章法 砸钱东买西买,“让人摸不着头绪”
不知是因为移动布局不顺,还是急于想找到扩张版图,阿里从2014年春节后就展开一系列购并动作。光2014年上半年,阿里已耗资新台币逾千亿收购Tango、高德地图和UC优视等移动相关服务,占总投资金额五成,扩大其在移动端的流量。
另外的五成,则是买一些表面上与电子商务无关的项目。包括:百货超市银泰商业集团、娱乐产业恒大足球俱乐部,及文化中国传播集团。“让人摸不着头绪!”一位长期观察中国网络生态人士表示。
理由三:跨不出中国市场 商品质量遭质疑,很难被全球埋单除了移动通讯、转型,阿里巴巴还有一项重要挑战必须克服——跨出中国。
根据公开说明书显示,阿里巴巴9成营收来自中国本地,海外市场成绩并不亮眼。
马云深知,阿里巴巴集团若要活到自己声称的102岁,势必得大步跨出中国。
海外物流是跨出中国的重要一步,除了在2013年收购美国电子商务配送集团ShopRunner、与澳洲邮政局合作外,7月,马云趁与习近平出访巴西的机会,与巴西邮政签署《合作备忘录》,将国际电子商务辐射至拉丁美洲,规模之大,连习近平都亲自参与签约典礼。
但“物流不管在哪个国家,对电子商务都是基础设施”,优达斯台湾区总经理黄文贵认为,即使布局好网站、金流和物流,并不保证阿里在中国的成功可以复制到海外,商品是否被市场埋单,才是关键。他分析说,“便宜”是阿里旗下淘宝的优势,但外界对商品质量仍有疑虑。“海外消费者敢买的(中国货)只限于衣服等低价商品”,这会影响销售商品的类型和数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