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自救养生中文网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推广传统中医,倡导返朴归真的低欲望生活!非必要不消费!
 
首页  注册注册  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 相册相册  搜索搜索  网友酷拍自拍  美女酷图  登录  网购实惠推荐  收藏本頁  

 
 

 人體強大自愈力——有病不治,常得中医

浏览上一个主题 浏览下一个主题 向下 
作者留言
杂医阿基师
一品莲子官
一品莲子官
杂医阿基师

帖子数 : 2912
官饷 : 8342
官声 : 0
注册日期 : 14-08-25
年龄 : 35

人體強大自愈力——有病不治,常得中医 Vide
帖子主题: 人體強大自愈力——有病不治,常得中医   人體強大自愈力——有病不治,常得中医 Empty2015-02-25, 14:36

我一直觉得这句话有着深刻的道理。

今天特别查了下出处:
《汉书•艺文志》方技略中说:“经方者,本草石之寒温,量疾病之浅深,假药味之滋,因气感之宜,辩五苦六辛,致水火之齐,以通闭结,反之于平。及其失宜者,以热益热,以寒增寒,精气内伤,不见于外,是所独失也。故谚曰:‘有病不治,常得中医。’”

真是古老啊,二千年前的谚语。
谚语是人们长期生活的体验,因此,基本能算生活的真理。

二千年前,人们就在生病、治病、服药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:有病不看医生,不服药,其效果一般差不多等于中等水平的医生看病开方。
这话在今天同样有效,或者更加有效。

当然,很多人不信这个道理。甚至会反驳说,这种说法是否定人类社会的进步,是一种虚无主义的说法:难道两千年来的医学没有进步?科学的飞速发展你看不到?
诚然,医学知识的确是在积累增多、科学技术也的确在飞速发展,这谁都不能否定。然而,生活的体验告诉我们上面的谚语仍是真理。
医疗是一项社会分工,农业社会的生产虽然不发达,但分工出医疗人群还是足够的能力的。早期人们学医是跟着师傅学的,看病是在村镇周围固定地方看的,都是些老熟人。即便如此,祖先们仍得出了“有病不治,常得中医”的结论。按道理说,总给熟人看病,如果经常不大看得好,饭碗就要成问题,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?实际上,在我看来,这问题的答案很简单:人们的求知欲望是非常有限的。

今天也是如此。人们闲暇时,有多少人在钻研科学、知识、学问与技术?看看你周围就知道答案——很少。人们都在闲聊、看电视、闲逛、上网、聚会、看风景等等,即便看点文字性的东西,也是休闲的:新闻、娱乐八卦等,很少人会去看一本十分高深的知识性著作。
学生们的学习始终是个难题,从小学到博士都是如此。教授们还经常搞出剽窃论文的事嘛。
因此,要求一个普通的医生,你随便生啥病都能看好,这非常不现实,差不多等于天方夜谭。

另外一方面,虽然医学在进步,科学在发展,然而直到今天,实际上,人类对任何级别的生命,哪怕一种,都不能说完全搞清了。至于,人体这样复杂的生命……还有诸多药物,无论西医化学的,还是中医自然的药物,人类究竟搞清了多少种?这都很成问题。医疗中真正能够对付的疾病,远比大众印象中的少,少很多。
然而,上面的说法还是针对整个人类的知识而言的。但是,我们生病碰到的总是某个具体的医生,任何一个具体的医生当然不能跟全人类的知识相提并论。并且,如上所述,我们大多数人的求知欲望非常有限的。今日的社会又非农业时代的熟人社会。
因此,“有病不治,常得中医”仍是真理。

那么,有病不治,这病是如何好的?实际上,这正是生命的重点:生命具有强大的自愈功能,大多数病实际是身体自己治愈的。这也是具有长期医疗实践的医生的实际体验。从出生到死亡,我们的身体时刻都在变化,没有一分一秒不变,然而却始终有着强大的平衡能力,保持自身的稳定生存,即便出现了某种较大程度的异常情况,也能很快有正确处理的措施,消除这种异常,恢复稳定的常态。病人只要稍微的配合一下:静养、心情放轻松、饮食清淡、有精神的话找家人聊聊天、拉拉家常等,就能更加快速地治愈。
无数的非医疗的社会普通人,震惊于西医院中种种复杂的电子设备,被搞的晕头转向。实际上,对于这个现象,最好的办法是问问内行人,如果你有亲戚朋友同学等在这种医院工作,那么就问问他们及其家人每年做几次体检,照几次X光,查几次心电图,检查出病患后,选择手术的人多不多,他们平均每年吃多少抗菌素?这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解脱一些观念的束缚。实际上,这些种种高技术设备,正是医疗不成熟的表现,如果病之机理清楚及治愈药物具备,怎么会搞如此之多的电子机械等非生命的玩意?

中医,同样如此。录一段何绍奇当年学医时,拜访其同乡——著名中医大家蒲辅周的谈话:

----有很多病,只宜调而不宜治。与其药石杂投,损伤胃气,不如不服药。我自己就有痰饮宿恙,多年来,我一直不服药,中西药一概不服。唯注意调饮食,适寒温而已,虽然衰弱,但又多延了一些岁月。

  ----六十年代初,我在广东从化温泉疗养,有人来访,他有多种慢性病,终年西药、中药不离口,每次吃一大把药。而日见消瘦,饮食不思,餐后还有腹胀。我说,古人说 “有病不治,常得中医”,药石杂投,本已见弱的脾胃如何负担得起?脾胃一倒,就不好办了,我建议他不妨减少用药,他顾虑重重。我让他先减一点试试,果不其然,减一点,各方面的感觉反而好一点。最后他终于甩掉了终年吃药的包袱。

  -----希冀吃药来健康长寿,无异于痴人说梦。治病用药无非是借药性之偏,来纠正疾病的阴阳之偏。从古至今,未见有吃药长寿的。

-----《金匮》论恶阻,说设有医治逆者,到了第三个月还呕吐不止的,则绝之。楼英说其意是摒绝医药,和之养之,以待胃气来复。古人说“有病不治,常得中医”,就是说,这样仍不失为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。

-----有位广东来的进修生,在门诊跟我抄方。有一天,病人少,她说:蒲老,可不可以让我给你把个脉,我说:好。诊毕,她皱着眉头,说:有结代脉,我说:是结脉?是代脉?她想了一下,说是代脉。我说你不错呀,能看出来。她说三四动止应六七,蒲老你不会出事吧?我说那你就过六七天再看。过了六七天,她再诊我的脉,说还是那样。我说,你看,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吗?痰浊瘀血阻滞心脉也会出现脉结代,未必就“三四动止应六七”。

这位中医大家对待自身及患者疾病的态度,很能说明问题。谈话中,蒲老屡次言及“有病不治,常得中医”这句话。大家应该能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吧。

返回页首 向下
 2014年WWE赛事 | 世界最快浏览器:Opera 简体中文优化正式版v12.17
 

人體強大自愈力——有病不治,常得中医

   
1页/共1
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
中医自救养生中文网 :: 生活万事通 :: 中医养生大讲堂-

全球最大的百货网购及中文书籍零售商——亚马逊(中国)!

您是第 位来访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