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期以来,阑尾切除术作为急性阑尾炎的标准疗法,成为各国外科医生最先掌握的手术之一。但6月16日,最新一期《美国医学会杂志(JAMA)》却表示,超过七成的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,可用抗生素治疗,替代阑尾切除术。
JAMA发表的这项试验启动于2009年,共纳入530名18到60岁、经CT扫描确诊的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。病人随机分配到手术组和抗生素治疗组,出院后随访观察1年。抗生素治疗组接受3天的静注厄他培南(1g/d),随后7天口服左氧氟沙星(500mg,qd)和甲硝唑(500mg,tid)。
结果发现,在手术治疗组的273人中,仅有1人手术失败,治疗成功率99.6%。抗生素治疗组的257人中,73%不需要手术,有70人(27%)在随访1年中加做阑尾切除术,1人失访。
在这加做手术的70人里,83%为非复杂性阑尾炎,10%演变为复杂性阑尾炎(阑尾周围脓肿、坏疽等),7%用药后治愈,但怀疑可能阑尾炎复发、进而切除阑尾。和手术组相比,这些患者虽然拖延了手术时间,但并没有发生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。
研究组认为,对经CT确诊的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,抗生素治疗效果虽然没有比阑尾切除术好(后者近乎100%治愈),但有近80%的患者可通过用药痊愈出院(其中7%因复发嫌疑加行手术)。
“现在我们知道,仅有一小部分阑尾炎患者才需要紧急手术。即使是那些用药后最终还是需要手术的人,手术时间的拖延也并没有带来不好的结局。”研究负责人、芬兰Turku大学医院医生Salminen表示。
事实上,阑尾切除术确立其“黄金地位”是源于1886年,外科医生Fitz通过大量的尸检发现,阑尾炎从最初轻微的粘膜病变,到透壁病变,最终可引起坏疽样病变及盆腔脓肿——此后,切除术成了原则性的阑尾炎治疗手段。
然而,被历史忽略的是,那份报告出自一个没有抗生素的年代。在1950年代,有医生发现用抗生素治疗阑尾炎,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,但由于无法超越手术,该结果并没有引起学界重视。不过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阑尾炎的保守治疗。2014年5月,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就发现,对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,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,同时在并发症方面,保守治疗优于手术(RR:0.46,95%CI:0.32—0.67)。
JAMA副主编,Edward Livingston博士认为:“即使手术切除仍是最终(兜底)的选择,但阑尾炎的治疗方针该修改了。CT影像技术使精确诊断成为可能,同时新的抗生素谱覆盖了引起阑尾炎及各种严重并发症的致病体,这些都足以改变疾病的治疗历史。”
“一百年来,手术帮助了无以计数的患者。但随着精确诊断和抗生素的发展,对临床上阑尾炎的主要类型——非复杂性阑尾炎而言,阑尾切除术也许已不再是必要的了。”
需要注意的是,复杂性阑尾炎患者,儿童,妇女——这些情况的患者并未纳入该研究组样本,因而不适用该结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