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民藥局之設,當取《尚書‧泰誓》中「惟天惠民」之義。惠民藥局至遲在北宋前期仁宗時期就已出現,它是出售或施捨中成藥的專門醫療慈善機構,多建在城郭關廂。仁宗在位時,因體恤病者缺醫少藥,頒《慶曆善救方》。同時在東京始設惠民藥局,依處方製藥施給貧病之民。據現存資料來看,這應是兩宋時期第一所惠民藥局。後來逐漸推廣到全國各府州縣,置設於城廂之間。北宋東京城內,共設惠民藥局七處,製丸、散、膏、丹等成藥備患者之用。時人稱之「貨藥濟四方,甚盛舉也。」然惠民藥局只施醫捨藥,而不收養宿留患者。它由官府出資設立,並依詔令頒行一些醫書作為標準處方,如《太平聖惠方》、《聖濟總錄》等等。
南宋偏安東南一隅後,亦重視惠民藥局的建置並施診給藥。慶元元年(1195年),臨安大疫,宋寧宗下撥內帑錢讓京城的惠民藥局為貧民散藥。入元以後,惠民藥局得到極大發展,不僅在上都重設藥局,而且將其推廣到各行省、路,散鈔置藥,遣醫療病。明朝朱元璋也頗重視醫療慈善事業,大力倡設惠民藥局。
惠民藥局等社會慈善設施在統治者的積極倡導之下,很快遍佈全國各地。經費由常平倉支出。惠民藥局在救濟貧民疾病性命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。入清後惠民藥局便寂然消失了。